前两天和另一个朋友聊天,他有个同事因为觉得公司的防疫措施不合规范,就写了一封信投诉到部里,部里把这事打回公司让他们内部解决,于是领导开会让每个员工表忠心,还有几个嫌疑对象被叫去约谈,结果当然人人都说领导英明。这场原本关系到几个高层声誉和仕途的危机,就这样风轻云淡地过去了。
说者言笑晏晏,听者却忧心忡忡,让对立的双方,或者让加害者去解决受害者的困难,这几乎可说是缘木求鱼的逻辑。毫无疑问,势单力薄的一方只能选择沉默。每当听到这些新闻,我总会在心里追问:下次还会不会有人写投诉信?这个14岁女孩的生命被挽救了,还有其他被霸凌的孩子呢?
沉默似乎是弱势群体最容易的选择,清平世界人人都理应做一颗安静又安分的螺丝钉,质问和批评的声音是社会机器运行中刺耳的杂音。可是,沉默是最可怕的安静。当夫妻沉默时,感情就走到了尽头;当身体沉默时,疾病就开始滋生;当民众沉默时,接下来会怎么样?记得很多年前某天突然肋下剧痛,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绝症,去请教当护士的邻居,她说:“你放心,真的大病都是无声无息地长在那里的。”后来我才知道她得过癌症,是在体检时才发现的。
如此说来,能觉察痛反而是幸运的。它虽然令人不适,但也提醒你身体的某个地方存在问题。一个国家就像一个机体,不能失去预警系统的保护。那些逆耳忠言就像是决策者的痛觉神经,如何去应对“痛”,是吃止痛药忽视它,还是做全面的检查找出病源?言路通则国治,重视百姓的呼声才能上下同心,砥砺前行。